
贺龙元帅是位传奇将领,他最初仅凭两把菜刀就组建起革命队伍。在他带领下,部队不仅作战勇猛,而且官兵团结一心,在战场上屡建奇功。这种强大的战斗力,源于贺龙对军队建设的独到见解。
贺龙特别善于发现和培养优秀部队,他具有过人的眼力,能迅速判断一支部队的潜力。只要是他看中的好部队,就会想方设法将其纳入自己麾下。1939年初春,贺龙奉命率领120师主力开赴冀中地区,任务是整合当地抗日武装,将其打造成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。
当时冀中部队大多是新建的,干部和党员普遍缺乏经验,骨干力量薄弱。但贺龙在与吕正操率领的部队接触后,很快就发现了这支部队的过人之处。他高度评价道:吕正操同志有三个突出优点:一是坚决执行党的决定,组织观念强;二是抗日立场坚定;三是心系群众。这说明冀中部队拥有一位优秀的领导者。
展开剩余57%贺龙还特别赞赏冀中战士的素质:这些战士见识广、有文化、学习能力强,而且特别能吃苦。两块玉米面饼就能充饥,睡觉连鞋都不脱,和衣而卧。刚入伍没几天就能持枪冲锋。这样的好兵,配上优秀干部,战斗力不可限量!虽然都是新入伍的农民子弟,贺龙却敏锐地发现了他们身上的优秀潜质。
事实证明贺龙的眼光确实独到。通过思想交流、形势分析和经验分享,他很快帮助吕正操部队实现了思想统一和实力提升。在短时间内,这支部队就成长为敌后游击战的中坚力量,连毛主席都称赞他们是平原游击战和人民武装斗争的典范。
吕正操的成长也印证了贺龙的识人之明。这位1937年入党的将领,仅用五年时间就在1943年接替贺龙出任晋绥军区司令员。1945年当选候补中央委员,抗战胜利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员,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。
冀中八路军的英勇事迹后来被改编成《地雷战》《地道战》等经典影片。晚年的吕正操访美时,老上司张学良还幽默地称他为地老鼠,足见这支部队在抗战中的深远影响。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贺龙当初的精准判断。
有研究者指出:贺龙善于带兵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识别优秀部队的独到眼光,所以他麾下的部队都特别能打仗。在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》一书中,详细记载了贺龙这些传奇经历,该书曾长期位居军事类图书畅销榜榜首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